立冬诗词诗句古诗一览 描写立冬的文章品读冬的诗句
立冬之日,不妨跟着文艺星青年一起看看名人笔下最爱的冬日美食,从文字间中体会这些饱含爱与温度的菜肴。
冬天吃的菜,有乌青菜、冻豆腐。乌青菜塌棵,平贴地面,江南谓之“塌苦菜”,此菜味微苦。我的祖母在后园辟一小片地,种乌青菜,经霜,菜叶边缘作紫红色,味道苦中泛甜。乌青菜与“蟹油”同煮,滋味难比。豆腐冻后,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。化开,切小块,与鲜肉、咸肉、牛肉、海米或咸菜同煮,无不佳。冻豆腐宜放辣椒、青蒜。
说起冬天,忽然想到豆腐。是一“小洋锅”(铝锅)白煮豆腐,热腾腾的。水滚着,像好些鱼眼睛,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,嫩而滑,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。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;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,等着那热气,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。
夏天喝酸梅汤,冬天吃糖葫芦,在北平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事。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。琉璃厂信远斋(始建于乾隆五年)的酸梅汤与糖葫芦,特别考究,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。 北平糖葫芦分三种。一种用麦芽糖,北平话是糖稀,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,可以长达五尺多,这种大糖葫芦,新年厂甸卖的最多。麦芽糖裹水杏儿(没长大的绿杏),很好吃,做糖葫芦就不见佳,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。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,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,另有风味。
第二天,单位果然宰了一头大肥猪,肉被切成拳头大的块儿,红烧了半锅。馒头是新蒸的,白得像雪花膏似的;猪肉炖得稀烂,入口就会融化。啥叫幸福?啥叫感激涕零?啥叫欣喜若狂?这就是了。
立冬,冬三月之始。《孝经纬》曰:“斗指乾,为立冬,冬者,终也,万物皆收藏也。”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此时,草木凋零、动物蛰伏,万物都趋于休止,开始养精蓄锐,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。
我下乡的地方是小兴安岭北麓,那里其实没有参天的红松,罕见一棵马尾松或落叶松,也总孤寂地远远站在那里。在我看,松柏在隆冬依然靠针叶御寒,所以它们其实并没有坚韧舒展的美丽的枝。我们那里,成林的是桦,最多的是栎,东北人叫柞树,因为结橡子也叫橡树。最高贵的也就是椴树,老乡们都说椴木细腻,是打家具的好材料。桦挺直,往高处伸展枝丫;栎则更关注自己树冠,所以一般长不高。栎的叶子冬天枯干成黄褐是不掉的,寒风从它们周围穿行,发出的声音,居然并不震颤。
我自以为,树之最美是在所有叶子都被秋风撕扯之后。为什么?有叶子的时候,是一片繁华,只看到一片丰腴绿的波荡。深秋时层林尽染,各种色彩交杂,被感动的还是色而不是树本身。只有随天气一天寒似一天,就像身上衣服一件一件褪去,树也才真正展示出它令人感叹之质。它的美是在它向凛冽的寒舒展出了那么丰富的枝。每一棵沉默在寒风中的树生长得越久,就越多丰富的细枝末梢,它们一枝展开一枝,越来越繁复地伸展,将自己坚韧、倔强地印在严寒的天空中。天越寒,北风越肆虐,看到树的这种景象,我总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。由此我就固执地认为,再美丽的叶子的弄姿,也远没有骨架本质凝冻在那里所构成的美有魅力,那是被凝固的树的清高的庄严。节选自《四季小品》/ 朱伟 著
在北方,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,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,人们认为吃了它,冬天耳朵就不受冻。此外,饺子谐音“交子”,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。
浙江绍兴传统风俗。冬季水体清冽、气温低,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,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,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。因此,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“冬酿”,祈求福祉。
6日20时至7日20时,新疆伊犁河谷、内蒙古东北部局部有大雪或暴雪;海南岛中东部、广东北部和西南部沿海、广西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,海南岛中东部和广西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。
冬季到来,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,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。可适当多吃一些羊肉、牛肉、鸽、鹌鹑、海参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物。
立冬之后,气温骤降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、手部、脚部;外出时戴手套、帽子、围巾,穿大衣;睡前用热水泡泡脚;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。
冬季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也要适当感受天地间的寒凉之气,走出室外,激发身体潜能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