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,中秋节的民间故事概览
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
农历八月十五,是中国的传统佳节——中秋节。这个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。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,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,照亮了人们的心灵。你或许在儿时听过这些故事,或许它们是你从未了解的古老传说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节的民间故事世界,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嫦娥奔月的传说

嫦娥奔月的传说,是中秋节最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之一。相传在远古时期,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,炙烤着大地,民不聊生。英雄后羿为了拯救苍生,射下了九个太阳,只留下一个,为民造福。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。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,人们都羡慕这对恩爱夫妻。
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颗不死药,据说服下后可以即刻升天成仙。但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,决定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。嫦娥将药藏进了梳妆台的百宝匣里。心术不正的蓬蒙得知后,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。一天,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,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。趁后羿不在家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急时刻,她打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下。药力发作,嫦娥身轻如燕,飘离地面,飞向了月亮,成为了月宫的仙子。
后羿回到家,得知了发生的事情,悲痛欲绝。他仰望着夜空,呼唤着爱妻的名字,惊奇地发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,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他拼命朝月亮追去,但无论他怎么追,月亮就退得那么远。后羿无可奈何,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他的嫦娥。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吴刚伐桂的传说

吴刚伐桂的传说,是关于中秋节另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。相传在月宫里,广寒宫前有一棵高五百多丈的桂树,生长得十分繁茂。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。但他犯了错误,被仙人贬谪到月宫,每天罚他砍伐这棵桂树。这棵桂树神奇得很,每次被砍下去后,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。几千年来,吴刚就这样随砍随合,永远也砍不倒这棵桂树。
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李白的诗中,他在《赠崔司户文昆季》一诗中写道:“欲斫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。”吴刚伐桂的故事,象征着徒劳无功的努力,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。
朱元璋与月饼起义

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故事,则与历史紧密相连。相传在元代,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,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,传递消息十分困难。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,命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月饼里面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,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。
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齐响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。很快,徐达就攻下元大都,起义成功了。消息传来,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,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,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,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此后,月饼的制作越发精细,品种更多,大者如圆盘,成为馈赠的佳品。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玉兔捣药的传说
玉兔捣药的传说,是中秋节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。相传在月宫中,嫦娥有一位可爱的宠物——玉兔。玉兔浑身洁白如玉,拿着玉杵,跪地捣药,制成蛤蟆丸,据说服用这种药丸可以长生成仙。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汉乐府《董逃行》中,它描述了玉兔在月宫中为嫦娥捣药的情景。
玉兔的形象和故事,深入人心,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人们在中秋节时,除了赏月、吃